本网讯 11月17日上午,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学术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陈真亮做客我校第31期清江法学讲坛,在红旗校区智慧模拟法庭作了题为《环境法典时代和数字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前瞻》的学术讲座。我院部分教师、研究生聆听了讲座,讲座由我院王世进教授主持。

讲座伊始,陈真亮教授以我国环境法典编纂进展为切入点,系统梳理了生态环境法典的立法脉络,详细介绍了《生态环境法典(草案)》五编的体系架构,并重点阐释了污染防治、生态保护等核心编章的设计理念与逻辑思路。在论及数字时代对环境法的影响时,他指出,算法嵌入行政过程、数据驱动决策等新型治理方式,既为环境法实践提供了方法创新,也对传统法律方法论构成了现实挑战。结合当前“小快灵”的地方立法趋势,他援引宁波、杭州等地的实践案例,进一步提出地方环境立法应强化针对性、提升适用性、增强可操作性的核心观点。最后,他指出,法学方法论的自觉是环境法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,并呼吁法律人培育“在环境法之上、之中、之外”的多维研究视野,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。

在互动提问环节,现场同学围绕地方立法与生态环境法典的衔接等问题踊跃提问,陈真亮教授对此一一进行了详尽解答。整场讲座互动交流深入,学术氛围浓厚。(文/余梦琴、赖玉琴 图/方晓容 初审/彭钰婷 二审/吴倩茹 终审/欧阳鹏)
嘉宾介绍:陈真亮,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学术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、浙江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、浙江省法学会文化和旅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等。入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青年人才、浙江中青年法学法律人才等。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法学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课题60多项,出版著作10余部,发表论文80多篇,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,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7次。多篇资政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。